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一个季节,在这个季节里面,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征兆,很多人市民也会选择在三伏天的时候去做艾灸,但是你知道怎样做三伏灸呢?三伏灸任何都是可以做的吗?赶紧跟随小编去看看吧!
三伏天一共有三个阶段,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。
按史记的说法:“伏者,隐伏避盛夏也”,意思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伏是隐藏之义。我经过反复思考,借用了个词“潜龙在渊”,应该较为形象且贴切。另外,我个人认为,“伏”最少还有以下几个含义:
1.天象:有伏热之意,伏者覆也,盖也,包裹状也,热之积累也,“三伏”期间,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。
2.人象:伏有“匍匐”之意,类“苦夏”之说。盛夏之际,湿热交蒸不得外泄,阴蒸阳覆,闷而不舒,人们疲惫不堪。
3.地象:伏者,位之卑也;阳气者天也,在高位,阴气者地也,卑位。
4.伏者,伏藏也,伸之始也,阴伏阳中,极阴而阳,夏至一阴生,其后蓄势待发焉。 5.伏者,隐蔽也,内涵也,古人精心选用“伏”字,示其内涵也,寓有透过现象推理本质之意。“大德曰生”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也,三者,谓其盛也。“三伏”提醒我们在充分认识自然法则后,可用善法引伏邪外出也。切记:「专家教你三伏灸正确的操作方法」
三伏灸的机理
“三伏灸”,不是普通的艾灸法,而是特指在每年的三伏天,选择一些特殊的中药,做成膏状,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,进行温和刺激,类似“发泡灸”的一种方法。
“三伏天”是初伏,中伏和末伏的统称。古人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三个“庚日”为入伏,并作为“初伏”的第一天,第四个“庚日”为“中伏”的第一天。从“立秋”开始算起的第一个“庚日”为“末伏”的始日。第二个”庚日”定为出伏,即伏天结束。
在此,我不具体描述“三伏灸”怎么操作了,因为大部分中医大夫,都能熟练运用本方法。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“三伏灸”治疗的机理。
艾灸疗法
首先,我们来看看艾灸疗法,它是通过燃烧艾绒,给穴位或经络加温,一则通过火的温热刺激,二则通过药物性味的渗透,共同激发经气。燃烧的艾绒对准特定的穴位,因为定点、定向刺激可使患者神聚一处,神聚则众气随之,聚气则强大,本法符合“制其神,令气易行”之意。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亦行,气血流动则摩擦生热,热则能温,随着经气的充盈和运动的加速,腠理毛孔随之开放,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;那么,原来客居身体内部的阴寒或寒湿,被快速排出体外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。在此,疗效是四个方面的叠加及放大的结果:关注力本身加上穴位的作用,再加上药物的作用,还有火的温热效应。艾灸治疗是调神和调气血同时起作用,而在调气血的同时,经络之形,身体之形也因为内容物的改变而有所变化。
“三伏灸”既取名为“灸”,当然是因为它的作用机理类似艾灸疗法,且有更强大温经散寒的功效。三伏灸目的是借暑天体内阳气外散之机排除寒湿之毒,且借助天地之阳气激发人体阳气,提高人体阳气的格局。三伏灸所选用药物,讲究以气相感,以味相应;大多辛温走窜,温阳散寒、逐饮化痰,消肿散结之品。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,最能导引气血循经散寒,又能温煦经脉,补充元气的不足。
排“伏邪”切记:「专家教你三伏灸正确的操作方法」
我们知道“寒主收引”,长期阴寒致使经脉收引挛缩,而阳气被抑。而湿邪常“内闭九窍,外壅肌肉,卫气解散”而使脉道不畅,气血灌输量相对不足。 今“三伏灸”借辛温通络之品,贯彻天地阳气,振奋体内阳气,鼓荡气血,祛寒散湿,使气道复畅,而元气复盈其中,则营满卫强,何患诸症不除! 所以“三伏灸”治疗的要点是排除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--“伏邪”,施灸后体表穴位处出现水泡是其明证。且本法既助卫气推动,又温煦卫气,还可使气道复盈,元气复充;是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。
我们知道,任何一种疾病的表达,都是里应外合的结果;“内有伏邪,外有强敌环伺”是致病的主要条件。我们观察一下“三伏灸”所治疗的病种,一般都是阳虚阴寒内盛或寒湿之邪所致疾病。病因往往是身体的阳气不足,阴寒内盛,当气温降低时,寒气随之活跃,扰乱了身体气血原有的运行状态,出现症状。当然,也有一些因情绪所扰而引发之病,但前提条件都是经络之中有伏邪,致使气血不畅或不荣,所以当外邪引动时,一触即发。
三伏灸,祛寒充阳
一气变动,贯通天人。冬主收藏,故毛孔闭,元气守;夏主升发,毛孔开,而寒湿之气排在体表。 本疗法之所以选在“三伏天”,是外应天时,顺势利导,因为三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为旺盛之际。“天行健,君子当自强不息”,人体内的阳气在盛夏时感应天地阳气而动,故内阳充沛,气机活跃。此时气血趋于体表,腠理疏松,毛孔易张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,也有助于邪气的外驱。
借助天之充沛阳气,体内舒展之阳气,药物之辛温阳气共同引导,则寒邪易散,湿邪也借阳出表,随汗而解。我们人体有经络内属脏腑,外络支节,通天彻地;而经络既是气血运行的道路,也是邪气出入的通路。之所以有些疾病感寒湿之邪易犯,是因为经络中原有寒湿之邪潜伏,以作内应,里应外合则诸症行焉。内经有云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春夏养阳”。选用“三伏灸”,可祛除体内寒湿之邪,使阳气充盈。阳主固密,乃固本扶阳之妙法也。
庚日,复阳之日
三伏灸选日为“庚日”,庚为庚金也,庚金为大肠,势之极下也,肺为辛金,为华盖,势之极上也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藏魄,而肛门名“魄门”,言二气相通也。肺朝百脉,肺为水之上源,天气下为雨;大肠主津,气每每降极而升,则地气上为云;卫出于下焦,而上焦如雾;肺主皮毛,卫护一身之表,而实取气于大肠;而大肠属胃属土,此亦培土生金之意也。卫气的发源地虽处于卑位,却是一支主力军,是元气中的慓疾者,是直达肌表的元气。在三伏天,人体顺应天时,处于“阳盛于外而虚于内”的境地,腠理开泄,汗流浃背,加上暑气逼人,致使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现内阳匮乏的夏令体征。
“庚日”是复阳之日,也是卫气出表最旺盛之日,庚日治疗取意与天时相呼应,让天地之阳气来养人身之阳气;通天彻地,再加上药物作用及穴位的功效来激发体内阳气,升降出入而生机化现焉。切记:「专家教你三伏灸正确的操作方法」
结语:以上就是360常识网为您总结的内容,通过上文的介绍,大家知道三伏灸的操作了吧,通过上文的介绍,知道在三伏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了吧,赶紧学习一下吧!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